
对象:所有的工装、模/检具、设备等;
目标:通过 日常点检、计划保养、故障维修和改善优化,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,降低异常停机,提升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,保证生产和生产过程稳定,保证产品质量稳定;
日常点检(点检指导书、点检记录表)
点检指导书要求图文并茂、简单易懂;
点检处应尽可能标识、目视化(如点检路线地图、点检方向/顺序图、点检点序号标识);
点检的有效实施通过分层审核加强监控;
计划保养(保养计划、保养指导书、记录表)
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,多层次目视化管理、定期跟踪和更新,并确保按计划实施;
• 计划保养周期的设定和监控:一般按时间、运转次数、设备等级或供应商建议等模式设定;
• 建议在设备里增加监控系统,如自动统计使用模次、运转时间、提前预警和到期提醒功能等;
• 推荐通过设备点检、分层审核进行辅助监控,确保有效实施;
标准化的保养指导书、技能符合的保养人员、完整的保养记录;
区分关键设备与一般设备;
• 关键设备评估/制定临时替代流程(参考Bypass部分)
故障维修(维修记录、维修指导书)
对维修进行管理,分析MTTR和MTBF数据并应用;
建立良好的维修记录和数据库;
推荐创建设备FMEA,指导设备采购和备件管理;
MTBF-Mean Time Before Failure-平均失效间隔时间
MTTR-Mean Time To Repair-平均故障修复时间
MTTF-Mean Time To Failure-平均修复前时间=MTBF+MTTR
良好的维修备件管理:
识别关键部件、易损件和其他维修备件需求;
• 基于设备快速维修的要求
• 采购渠道、最小订单数量和交付周期;
• 备件价值、存储要求和存储期限;
• 日常需求频次&数量;
• 对产品生产、交付、延迟风险和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;
• 设备供应商的建议和要求;
建立最低安全库存要求和最大库存管理要求(如需);
实施有效的备件管理;
• 存储环境要求和管理;
• 备件库房5S管理;
• 备件存储管理(先进先出、安全库存等);
• 记录与实际符合;
改善优化
针对频繁维修设备/部件,考虑更改其设计,提高可靠性,降低维修频次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