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. 标准化的操作工培训
● 建设操作工培训师队伍;
● 标准化的操作工培训和跟踪验证方法;
● 按要求实施培训并保留完整的培训 记录;
2. 人员技能管理
● 综合技能状态的定义和有效管理;
● 员工综合技能在生产现场的展示和目视化管理;
3. 操作工技能保持和开发
● 人员&岗位技能要求的设定和实施;
● 一人多岗技能的保持管理;
4. 组织人员整体能力提升
● 针对每个员工;
● 根据其岗位要求,建立相应的培训发展计划;
● 按计划跟踪实施;
标准化的操作工培训:
1.1、建设操作工培训师队伍:
培训师认证考核标准(操作技能基本要求、培训能力基本要求);
只有具有良好的培训能力的人员,才能有效的培训操作工;
必要的培训师培训能力培训规划和培训;
培训师认证记录;
培训师清单
不能笼统的定义为操作工培训师,应至少明确对应的培训科目;
基于成人学习法则建立标准化的操作工基础岗位技能培训流程/方法;
1.2、标准化的操作工培训和跟踪验证方法;
标准化定义岗位技能相关具体项目并建立培训清单
常规岗位需要学习、了解、理解、掌握的项目:
特殊要求(按岗位/技能要求,如有)
关联到培训各阶段的考评要求;
对知识/要求的理解/掌握 程度;
对标准化操作的掌握程度(按要求的符合性);
初始节拍能力(人工操作相关);
质量符合性(人工操作相关);
验证/考核/跟踪时限(时间/数量)和符合标准;
1.3 按要求实施培训并保留完整的培训记录:
Step1 成员准备;
效果:有效培训的保障,包括如培训项目、对应教材、培训师、场地、所需的设备、练习件等;
Step2 示范操作培训;
效果:应知,理解要求;
Step3-1 试操作练习;
效果:应会,基本掌握操作要求;
Step3-2 试操作效果确认;
效果:能做,按要求操作、生产质量&节拍等符合初始要求;
初始要求是相对于正常生产指标的规定,可以低于或等于,如生产节拍,可以是≥60%的标准节拍水平要求;
Step4-1 跟踪 ;
效果:要求的项目完全掌握,能独立熟练操作,生产质量、节拍符合规定的要求;
Step4-2 跟踪过程中发现异常后的再培训(如有);
跟踪验证过程中发现不符合后进行整改;
如:再培训,然后重新跟踪考核,重复Step1 23 4(按需选择);
推荐建立培训道场或类似场所,对操作工实施更充分和有效的前期培训;
对每一步的培训,尽可能量化定义需要达成的培训效果,以确保培训有效,保证下一步培训操作的有效实施;
在每一步培训后进行效果确认,并保留详细有效的记录;
对每位操作员工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;
从入厂开始,所有的培训记录和履历,以实现更有效的人员能力管理;
2. 人员技能管理:
2.1、综合技能状态的定义和有效管理;
人员技能状态的目视化管理标识和定义:
技能定义示例:
2.2、员工综合技能在生产现场的展示和目视化管理;
3.操作工技能开发和保持:
3.1、基于人员&岗位技能要求的设定和实施;
一人多岗技能需求的识别:
• 优先考虑满足能随时支持上工序或下工序生产;
• 其他岗位的技能;
• 额外的岗位技能
一岗多人的配备,满足正常生产安排:
• 将人员变化对正常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,如临时离开、缺勤、生病、离职等;
• 每班每岗位至少有一个备份人员可以随时替代 - 基于生产线人员技能矩阵评估(见前页2.2 );
3.2、一人多岗技能的保持管理;
如果连续3个月没有在对应的技能岗位上操作,则该人员该岗位技能等级必须自动降低一级,直至重新培训/认证符合后;
识别并合理有效的设定每一个操作人员的多岗位技能;
对每一个操作人员的多岗位技能建立合理有效的技能保持管理方法;
4.人员整体能力提升:
适用于所有人员,覆盖全体员工;
能力提升方向可涉及如:
质量、技术、改善工具、体系知识、个人学识&能力提升、特殊技能等各方面;
根据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相关人员的岗位要求,建立相应的培训发展计划,如:
培训内容/课题;
培训课时和计划时间;
培训资源(内/外部);
参加人员清单;
培训计划必须得到相关管理层的认可;
定期跟踪和反馈,确保按计划有效实施;
对于不能实施或延期的培训,需要得到相关管理层批准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