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不合格物料:包含供应商来料不良,过程产生的缺陷件,成品不良,物料超过保质期等。
要求:
有不合格零件的处理流程,员工理解如何处理不合格/可疑零件。
合格物料得到正确的处理,存储和识别。
对不合格/可疑品进行清晰的标识/隔离,以进行评价和处理。(例如 红/黄/绿颜色)
有相应的遏制方法来确认有效的断点已经被建立,遏制行动和结果要保留记录。
零部件的追溯要求
审核关注点:
现场抽样确认员工理解如何处理不合格/可疑零件。
确认现场及物料存储区域合格物料得到正确的处理,存储和识别(譬如温湿度要求,保质期要求,静电防护要求等 BIQS25 contamination)。
确认现场不合格/可疑品进行了清晰的标识和隔离,对可疑品/报废品有适当的防护以避免损坏,定期回顾并清理不合格品/可疑品(BIQS23 FF/FB)。
检查不良遏制记录,确保遏制措施涵盖到各个环节(从来料到客户端)。
例子:用红黄绿标签识别零件状态
对可疑品/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区分的例子